加入收藏 简体中文

产品导航

联系方式

紫云速记

电话:13699128206(同微信)

QQ:18730949  

E-mail:ziyun35660@126.com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高粱桥斜街28号10号楼一层104室277

当前位置:首页 > 速记百科 > “国事”与“国是”的区别

“国事”与“国是”的区别

点击次数:更新时间:2012-03-08 21:03:02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“国事”与“国是”的区别

“国事”与“国是”的区别
“国事”与“国是”是近义同音词,二者都是名词,都指国家的政务、政事。但二者同中有异:
(1)词义范围不同,“国事”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,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;而“国是”则专指国家决策、规划等重大事务。
(2)适用对象不同,“国事”可用于国内,也可用于国际,如“国事访问”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;“国是”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。在我国,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,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“共商国是”。
(3)语体色彩不同,“国事”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,“国是”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。
(4)语法功能不同,作为名词,二者都能作主语、宾语,但“国事”还能作定语,如“国事访问”;而“国是”就无此用法。

国是
guóshì
[important affairs of state] 国家的重大政策

共商国是
“共商国是”原本是“共定国是”,其源出于南朝范晔的《后汉书•桓谭冯衍列传》:

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:“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。”叔敖曰:“国之有是,众所恶也,恐王不能定也。”王曰:“不定独在君,亦在臣乎?”对曰:“居骄士,曰士非我无从富贵;士骄君,曰君非士无从安存。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,士或至饥寒而不进。君臣不合,则国是无从定矣。”庄王曰:“善。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。”

“国是”并不是一般的国事,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。 “是,则也”(《尔雅•释言》),而“则,常也”,“法也”(《尔雅•释诂》)。“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”中的“是”即为则也,常也,法也,是国家长治的大政。“共,同也”(《说文解字》),即齐心协力的意思。这样看来,共商国是,即可解释为“齐心协力地商定国家大事”的意思。

“国事”,即事情有关于国,如“国事在身”。此词出自《周礼》:“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。”

3、国事与国是的区别:
“国是”指国家大事、国策,多用于书面语中,有庄重、严肃的风格色彩,在句子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,如:“国是如此,丈夫何以家为!”(《老残游记》十二回),又如“共商国是”。
“国事”指国家大事、政事,也可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,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,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、宾语,如:“国事宜勤,暇时保养,切勿记念。”(《红楼梦》十八回)又如,“关心国事”,也可以做定语,如“进行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”。
“国是”与“国事”意义相近,但不是一个词的两种写法,而是两个不同的词,因此不能用“国事”替代“国是”。

“国是”与“国事”

求是之“是”即属此例。从“是”具有指向性和肯定性的意涵出发,又衍生出另两种意义:一为指示代名词,古汉语里的“是”,也可解释为“此”、“这”、“这些”;二为系动词,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,完成于西汉,到了现代,“是”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判断动词,而它的本义几乎完全被淡化了。
国是之“是”正出于其本义,意指关乎国家命运的良策大计,当然也属于国事之列。因为,国事是个宽泛的大概念,涵盖了国家的所有大事。国事与国是之间的差异,不仅在于谁包含谁的大小问题,更重要的是:国事是个中性词,无褒贬的区分,好事与坏事、喜事与祸事、乐事与悲事,只要事关国家全民的政事皆可称为国事;而国是是个只褒不贬、特指好的国策专用词,因为涉及国计民生的大政方针,必须是一种正义的、合理的、正确无误的选择。因此,“两会”共商的应是肯定性的国是,而不是泛泛的国事。这是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的重任,也是国家和人民之福。
国是与国事,虽然音完全相同,意义相关,但仍有深层语意上的差异,情感色彩上的取舍,不仅是文字选择精确与否的技法,也隐含了政治意愿上的认同和期待,不应混淆,不能互代。 

网站地图| 留言本

Copyright@http://www.ziyunsuj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备案号:京ICP备18033105-1 @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82号

客服
  • 手机: 13699128206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1
  • 手机: 微信:ziyun-35660